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

紅刺蔥(鳥不踏)







食茱萸
學名: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. & Zucc.
別名:大葉刺楤、刺江某、刺楤、紅刺蔥、紅刺楤、越椒、鳥不踏
英名:Alianthus Prickly Ash
原產地:中國大陸、韓、日、琉球和菲律賓,在台灣產於低海拔森林
習性描述
枝幹描述:
老樹幹有短硬瘤刺,幼枝密被銳尖刺,具中空髓部。
葉子描述:
奇數羽狀複葉互生於幼時常呈紅色,長約30-80公分,小葉7-25對、對生,小葉柄長約0.3公分,厚紙質,長約6-12公分,寬4.5-5公分,具油腺,故有芳香味,呈披針狀長橢圓形,邊緣有規則性細鋸齒,葉背粉白色,光滑,揉搓有濃郁香氣。
花的描述:
雌雄異株,聚繖花序頂生;長10-30公分,密生;花黃白色,徑約0.3-0.4公分;萼小,呈半圓形;花瓣5片,長約0.2-0.3公分。
果實種子:
硬殼蓇葖果球形,徑0.4-0.6公分,熟時開裂。種子黑色,有光澤,卵形,先端尖銳。
養育環境:
1.喜歡充足陽光,即使是夏日艷陽照射,也無害。
2.在生長期間保持微濕,可以等種植材料稍微的乾燥再澆水。
用途描述:
1.嫩新葉幼嫩部分可以食用。
2.樹皮、果實、根部可以入藥,,產於埔里高地的草本植物,自古以來即被運用於中醫入藥,葉柄及心部常呈紅色,全株有刺又有香蔥味故名(紅刺蔥),其枝幹上亦長滿瘤刺,鳥兒甚至不敢棲息,又叫(鳥不踏)聰明的埔里人運用紅刺蔥葉上的強烈香氣,在餐桌上無論生食、湯食、炸食或是釀酒,藥用,刺蔥美食早已名聞暇爾,食茱萸全株皆有利用價值,嫩芽可做蔬菜;莖、葉煎服治頭痛,感冒及瘧疾,根咀嚼于齲齒內治齒痛,而於葉片中的香精油溶於酒中 ,則有驅風寒及去腰骨酸痛之效。
香椿和刺蔥長相像,但香椿無刺,刺蔥則連葉片中間也是刺,可用剪刀由葉子兩側剪下要食用部分,中間葉脈中一排刺就不會刺傷手。 香椿是樹,能吃的部分是樹葉。香椿拌豆腐、炒蛋、煎豆腐、炒牛肉絲、甜酸辣脆香椿芽、香椿醬。 刺蔥又叫Tana、食茱萸,全株長滿銳刺很容易傷人。阿美族傳統拿嫩葉煮魚湯、雞湯,滋味鮮美,香氣撲鼻。原住民食用的紅刺蔥就是漢方的「食茱萸」,可以祛傷解鬱、治風寒,植莖上有刺,鳥兒不敢碰有「鳥不踏」別名。
本站所有內容『 無任何醫療結果擔保 』僅供專業人士參考,並且也無法取代醫生的診斷,因此強烈建議任何的「醫療行為」,仍須透過正常管道的醫生處方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