鈕仔茄
【別名】柳仔茄、刺柑仔、刺鈕茄、天茄子、紫花茄、五宅茄、金鈕頭、金吊鈕、金鈕刺、刺茄、刺天茄、黃面仔、黃水茄、小顛茄、苦果、狗肺花。
【來源】為茄科(Solanaceae)植物鈕仔茄Solanum indicum L.
【說明】本植物為多年生灌木狀草本,高可達2公尺,全株密生分枝具柄的星狀絨毛,並生有基部寬扁的淡黃色彎形皮刺,刺長約0.5公分。葉片卵形,長5~11公分,寬2~8公分,先端鈍,基部心形或截形,兩面密生褐色星狀絨毛,主脈有刺,全緣或深裂為羽狀或波狀,具柄。聚繖花序,長3~6公分,花梗長約1.5公分,花期約在春、秋兩季。花萼杯狀,5裂。花冠輻狀,白色或藍紫色,直徑約2公分,深5裂。漿果球形,成熟時紅至橙黃色,直徑約1~1.5公分,宿存萼向外反折,有針刺。
鈕仔茄於金門海濱至山野路旁、斜坡可見,其花形花色和葉子都與茄子類似,但漿果與「破布仔」一樣小,所以稱為「鈕仔」茄或金鈕頭,因開紫色花,又叫做紫花茄,全株有刺,別名刺天茄、刺仔茄、刺鈕茄,高可達1公尺多,漿果圓球形,成熟後呈橘紅色。鈕仔茄樹型美觀,具有層次感,而且開花結果時滿樹紫花、綠果和成熟的橘紅果實相間,整體色彩繁複,可當盆栽觀賞,並為家庭備用藥草之一。
藥用以根為主,能袪瘀、除濕,民間用於治療肝硬化、肝炎、腫瘤、淋巴炎、扁桃腺炎、喉炎、感冒、發燒、頭痛、目赤腫痛、牙痛、風濕痺痛、腹痛、疳積、瀉痢、跌打傷痛等。在臺灣青草藥市場常與黃水茄混用,雖功效相當,但鈕仔茄似乎較佳。鈕仔茄與黃水茄的市售品之區別,鈕仔茄的刺很多,而且殘留的果實多而小;黃水茄基本上沒有刺或很少,殘留果實少而大。
鈕仔茄—解毒治肝硬化
出處︰http://www.lkum.com/pages/QJKnivij.html
"鈕仔茄"花形花色和葉子都與茄子類似,但漿果與"破布仔"一樣小,所以稱為"鈕仔"茄或金鈕頭,因開紫色花,又叫做紫花茄,全株有刺,別名刺天茄、刺仔茄、刺鈕茄,高可達一公尺多,漿果圓球形,成熟後呈橘紅色。"鈕仔茄"葉性寒、味苦,根味苦、性平,主入肝、腎二經,有解熱、散瘀、風、除濕、解毒、醒酒、消腫、止痢等功效。
"鈕仔茄"可治肝硬化、肝炎、腫瘤、淋巴炎、扁桃腺炎、喉炎、感冒、發燒、頭痛、目赤腫痛、牙痛、風濕痹痛、腹痛、疳積、瀉痢、跌打傷痛等。
治肝硬化、肝炎︰用鈕仔茄和黃水茄漿果、半枝蓮、白花蛇舌草、雲南白藥、赤查某、六角英、木馬鞭、白鳳菜、肺炎草、紅竹葉、一枝香、白鶴靈芝、貓須草等,加西瓜、蕃茄、荔枝、柿子、柚子等水果作精力湯空腹服用。或以鈕仔茄和黃水茄根、木馬鞭、鳳尾草、牛膝、牛筋草等煮水加黑糖當茶喝。
消腫解毒治腫瘤︰鈕仔茄、山芙蓉、六角英、虱母頭、半枝蓮、白花蛇舌草、白飯樹、金錢薄荷、金線蓮、紅骨蛇、仙人掌等煮水服,或搗碎外敷。
治感冒發燒︰用鈕仔茄根、虱母頭、鳳尾草、野姜、赤查某、馬鞭草、水蜈蚣、細辛等干品煮水服。 醒酒散瘀︰鈕仔茄、金錢薄荷、金絲草、葛花煮水服,多吃柚子、西瓜、檸檬、香蕉、柿子等水果。
治頭風和關節風濕痛︰用鈕仔茄頭、虱母頭、大風草、假苦瓜、丸仔草、一枝香、抹草、海金沙、金錢薄荷、石斛、重陽木、野姜、過山香、側柏、一條根等煮水喝。 鈕仔茄樹型美觀,具有層次感,而且開花結果時滿樹紫花、綠果和成熟的橘紅果實相間,整體色彩繁復,可當盆栽觀賞,並備便為家庭藥用植物。
本站所有內容『 無任何醫療結果擔保 』僅供專業人士參考,並且也無法取代醫生的診斷,因此強烈建議任何的「醫療行為」,仍須透過正常管道的醫生處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