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

生毛將軍 見霜黃


見霜黃

  雜草名 見霜黃
  雜草學名 Blumea lacera (Burm. f.) DC.
  雜草別名 生毛將軍
 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。成株 莖直立,高18—100釐米,被白色絨毛或短絨毛。下部葉無柄或有長達1—3釐米的柄,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,邊緣有不規則的疏粗齒,有時羽狀分裂,兩面被密絨毛,上部葉倒卵狀長圓形或長橢圓形。頭狀花序多數,排列成頂生和腋生的圓錐花序;總苞圓柱形,總苞片約4層,草質或內層邊緣幹膜質,花後反折,線形,外層背面被白色長柔毛。花黃色,雌花多數,花冠細管狀,簷部3齒裂;兩性花約15個,花冠管狀,簷部5淺裂。子實 瘦果圓柱狀紡錘形,有不明顯的縱棱至無棱,長1—2毫米,被疏毛,冠毛白色,糙毛狀,長約4毫米。花期2—6月。以種子繁殖。  

 分佈範圍 常生長於山坡、草地、濕地、路旁及田邊。

分佈于江西、福建、臺灣,廣東、廣西、貴州及雲南等省;

荷葉


花  名: 荷葉
  學  名: Nelumbomucifera
  英 文 名: HinduLotus
  科  名: 睡蓮科
  摘取部位: 葉片
  產  地: 浙江西湖、江蘇省太湖、洞庭湖、浙江等。
  簡  介: 荷葉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蓮的葉片。其化學成分主要有荷葉鹼、檸檬酸、蘋果酸、葡萄糖酸、草酸、琥珀酸及其他抗有絲分裂作用的鹼性成分。藥理研究發現,荷葉具有解熱、抑菌、解痙作用。
  效  能: 經過炮製後的荷葉味苦澀、微鹹,性辛涼,具有清暑利濕、升陽發散、祛瘀止血等作用,對多種病症均有一定療效。必須是濃茶第二泡的茶毫無效果,雖然只要能泡出顏色來沏多少遍都可以。但除第一泡之外,其他的不可能有減肥效果。有便秘跡象的人每天喝四次荷葉茶,可以大便暢通,對減肥更有幫助。最好是空腹時飲用。在飯前喝下。不必節食.因喝一段時間後,對食物的愛好就會自然發生變化,很多人就不太愛吃葷腥油膩的食物了。
  黃水瘡黃水瘡是一種自身傳染性皮膚病,比較頑固。《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》載:荷葉燒炭,研成細末,香油調均,涂敷于患處,一日二次,有特效。
  腹瀉夏秋季節,由於感受暑濕或飲食不潔而致嘔吐、腹瀉,瀉下急迫、勢如水注,糞色黃而臭穢難聞等,可用本品清暑利濕、補助脾胃、澀腸止瀉。荷葉洗凈,置鍋內燜炒成炭,放涼研成細末,取10~15克用白糖沖服,日服3次,數日即愈。
  漆瘡即對油漆過敏而致的過敏性皮炎。《聖濟總錄》載:乾燥荷葉500克,用水5000毫升,煮至2500毫升,擦洗患處,並用貫眾末和油涂患部,每日2次,數次即愈。
  水腫枯萎荷葉,燒幹研末,每次服10克,小米湯沖服,日服3次。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顏面浮腫、小便量少等症均有效
  注意事項: 請置於室內陰涼乾燥處,避免兒童自行拿取。
  適宜搭配: 單泡,或者其他花草茶均可。
  沖泡方式: 荷葉茶不用煮。將茶放在茶壺或大茶杯裏,倒上開水就可飲了。最好能燜5-6分鐘,這樣茶葉會更濃。而且就算茶涼,其效果也不會發生變化,所以夏季可冰鎮後飲用,味道更佳。
  花言茶語: 翩翩君子(中國花茶網)

艾、艾絨及艾炷艾條


艾草(學名:Artemisia argyi)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分佈于亞洲及歐洲地區。在詩經時代,就已經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。

一般用於針灸術的“”。所謂針灸其實分成兩個部份。“針”就是拿針刺穴道,而“灸”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薰、燙穴道,穴道受熱固然有刺激,但並不是任何紙或草點燃了都能做為“灸”使用。艾草的氣味肯定也同時發揮了一定的作用。中國民間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療風濕病時,以艾草作為燃料效果更佳。
[編輯] 食物
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,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,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(參見艾糍)。即: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,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(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),再將之蒸熟即可。
廣東東江流域,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,作蔬菜食用。
[編輯] 中醫用途
【中醫處方用名】艾葉、陳艾葉、蘄艾葉、艾炭。
【性味歸經】苦、辛,溫。入脾、肝、腎經。
【功效主治】
1. 溫經止血用於沖任虛寒所致之月經過多、崩漏、胎漏,常配伍阿膠當歸白芍等,方如膠艾四物湯,若氣虛偏重者,可配黨參黃芪升麻等;若血熱吐血、衄血,可配伍生地生側柏葉等,方如四生丸
2. 散寒止痛用於下焦虛寒,腹中冷痛,經血不調,痛經,及女子宮寒不孕,常配伍香附肉桂當歸等,方如艾附暖宮丸
3. 燥濕殺蟲用於皮膚濕疹瘙癢,常配伍地膚子白鮮皮蒼朮等,水煎汁熏洗患處。
【用量用法】3-10克,水煎服。外用適量。 禁忌:陰虛血熱者不宜單獨使用。
【艾灸】即為艾草曬乾之後的艾絨後燃燒所產生的熱度,透過其穿透力達到艾灸之效。
養根命艾灸為中醫師所使用的艾灸條,為機器壓製之艾絨。可施以溫灸、薰臍或燻室內可將蚊蟲驅除並達制菌之效。



艾、艾絨及艾炷艾條
1 艾的作用
  艾為菊科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,自然生長于山野之中,我國各地均有生長,古時以蘄州產者為佳,特稱蘄艾。艾在春天抽莖生長,莖直立,高60~120cm,具有白色細軟毛,上部有分枝。莖中部的葉呈卵狀三角形或橢圓形,有柄,羽狀分裂,裂片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,邊緣具有不規則的鋸齒,表面深綠色,有腺點和極細的白色軟毛,背面布有灰白色絨毛;頂端葉全綠,橢圓形、披針形或絨形。頭狀花序,無梗,有苞片,略有白色細軟絲狀毛,7~10月開花。瘦果呈橢圓形,艾葉有芳香型氣味。
  在農曆的4~5月間,當葉盛花未開時採收。採收時將艾葉摘下或連枝割下,曬乾或陰乾後備用。艾葉中纖維質較多,水分較少,同時還有許多可燃的有機物,故艾葉是理想的灸療原料。關於艾葉的性能,《本草綱目》載:"艾葉能灸百病",用艾葉做施灸材料,有通經活絡、祛除陰寒、回陽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。(見圖) 現代研究:蘄(祈)艾含揮發油約0.002%,主要成分為苦艾醇、苦艾酮。此外尚含膽素鉀鹽以及維生素甲、乙、丙、丁等。苦艾醇、苦艾酮有興奮中樞作用。苦艾中含有鉀類、柔酸,氯化鉀等,故有解熱、止血、鎮痛的作用。
2 艾絨的製備
  採集肥厚新鮮的艾葉,放置日光下曝曬乾燥,然後放在石臼中,用木杵搗碎,篩去雜梗和泥砂,再曬再搗再篩,如此反復多次,就成為淡黃色潔淨細軟的艾絨。艾絨按加工(搗篩)程度不同,分粗細幾種等級,臨床根據病情的需要而選用。一般若作直接灸,可用細艾絨;若作間接灸,可採用粗艾絨。
3 艾炷和艾條
  ①艾炷:以艾炷灸施灸時,所燃燒的錐形艾團,稱為艾炷。每燃盡一個艾炷,稱為一壯。製作方法 製作艾炷的方法,一般用手撚。取純淨陳久的艾絨置於平板上,用拇、食、中三指邊捏邊旋轉,把艾絨捏成上尖下平的圓錐形小體,不但放置方便平穩,而且燃燒時火力由弱到強,患者易於耐受。手工製作艾炷要求搓撚緊實,耐燃而不易爆。此外,有條件的可用艾炷器製作。艾炷器中鑄中錐形空洞,洞下留一小孔,將艾絨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中,另用金屬製成下端適於壓入洞孔的圓棒,直插孔內緊壓,即成為圓錐形小體,倒出即成艾炷。用艾炷器製作的艾炷,艾絨緊密,大小一致,更便於應用。根據臨床的需要,艾炷的大小常分為三種規格,小炷如麥粒大,可直接放於穴位上燃燒(直接灸);中炷如半截棗核大;大炷如半截橄欖大,常用於間接灸(隔物灸)一般臨床常用中型艾炷,炷高1cm,炷底直徑約0.8cm,炷重約0.1g,可燃燒3~5min。
  ② 艾條:指用艾絨卷成的圓柱形長條。根據內含藥物之有無,又分為純艾條(清艾灸)和藥艾條兩種。一般長20cm,直徑1.2cm。因其使用簡便,不起泡,不發瘡,無痛苦,患者還可以自灸,故臨床應用更為廣泛。
  純艾條:取制好的陳久艾絨24g,平鋪在8寸(26cm)長、8寸(26cm)寬,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上,將其卷成直徑約0.35寸(1.5cm)的圓柱形,越緊越好,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
  藥艾條:主要包括普通藥艾條,太乙針,雷火針三種。 普通藥艾條 取肉桂、乾薑、木香、獨活、細辛、白芷、雄黃、蒼術、沒藥、乳香、川椒各等份,研成細末。將藥末混入艾絨中,每支艾條加藥末6g。制法同純艾條。
  太乙針 其藥物配方歷代各家記載各異。近代處方為:人參250g,參三七250g,山羊血62.5g,千年健500g,鑽地風500g,肉桂500g,川椒500g,乳香500g,沒藥500g,穿山甲(土炮)250g,小茴香500g,蘄艾2000g,甘草1000g,防風2000g,麝香少許,共研為末.取紙(紙寬41cm,長40cm),內置藥末約25g左右,卷緊成爆竹狀,越緊越好,外用桑皮紙厚糊6~7層,陰乾待用。   雷火針 用艾絨94g,沉香、木香、乳香、茵陳、羌活、乾薑、穿山甲各9g,研為細末,過篩後,加入麝香少許。取棉皮紙二方,一方平置桌上,一方雙折重複於上。鋪潔淨艾絨於其上,拿木尺等輕輕叩打使均勻成一平方形,然後將藥料勻輔於艾絨上,卷成爆竹狀,外塗雞蛋清,以桑皮紙厚糊6~7層,陰乾勿令洩氣待用。(注:

林投根

【林投】露兜樹科,屬名是馬來語Pandang 拉丁語化而來;種名是指花極香之意。露兜樹屬,古名,說法有二,名見「澄海縣誌」,葉姿長披針有鋸齒緣,氣生根散生直立如戰場的兜甲。另一名清嘉慶李書吉言村落以露兜樹當蘇竹圍用以界稱之。林投因台灣民間故事而得名。常綠灌木,莖幹有瘤狀突起葉痕明顯,基部有氣生根,葉簇生枝端作螺旋排列,雌雄異株,雄花圓錐肉穗花序,白色佛焰苞,雌花密生頭狀花序。聚合果球形,熟時橙黃色,由許多核果組成,狀似鳳梨。核果含有纖維,是海漂植物。林投果可食,葉當童玩如編織成嗩吶、風車、蚱蜢及草蓆、草帽。葉嫩稍可煮食。木材淡黃白色,柔軟富纖維,作為釣線及繩索。雅美船運用支柱根,一端打碎當油漆刷子。捕魚時,利用成串葉片發亮驅捕魚群。林投根,水煎服治腎水腫、甲狀腺腫。林投嫩心水煎服治高血壓、疔瘡。俗諺〝別人交是關公、劉備,你交是林投、刺竹〞,在恆春是稀有昆蟲津田氏大頭竹節蟲的食物來源。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島嶼,台灣海濱防風定砂常見。

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

六月雪





六月雪
‧英文名稱:
Japanese Serissa
‧學名:
Serissa japonica (Thunb.) Thunb
‧科名:
茜草科(Rubiaceae) 六月雪屬(Serissa)
‧別名:
滿天星、噴雪、路邊花、白丁花、白馬骨
‧原產地:
中國大陸、越南、高棉。
‧分布:
台灣被廣種為庭園觀賞、綠籬植栽。
‧用途:
1.盆景。2.庭園觀賞。3.綠籬。4.插花材料
‧莖:
常綠小灌木,樹枝細瘦,很少有超過一公尺高的。
‧葉:
葉簇生於枝端,極小,卵圓形,對生,全緣,稍具革質 。
‧花:
4-9月開花,花著生於葉掖,多為白色或帶紫白色花,單生或二三朵聚生;小花成喇叭狀,盛開時如同雪花,故有六月、雪噴之雅稱。
‧果實:
核果。
‧特性:
常綠小灌木,樹枝細瘦,很少有超過一公尺高的。葉子極小,呈卵圓形,有些品種沿著葉緣常鑲有乳白色的斑紋,用手把葉揉碎,有一股奇異的味道。花白色,有的品種也帶有些淡紅色,生長在葉腋;花萼呈倒圓錐形,先端裂成四瓣或六瓣,花冠是白色的,呈漏斗形,雄蕊有五枚,果實為核果。每年五、六月間,雪白的花朵盛開,像星星也像雪花,遍佈枝節之上,猶如雪花,故有「六月雪」、「噴雪」、「路邊花」、「白丁花」等別稱。
‧其他:
六月雪性質強健、耐修剪,可以整姿成各種動物形狀,在陽光充足,排水良好的場所都能發育茂盛,繁殖可以用扦插枝條成根插法,在越南、泰國、日本、中國大陸及臺灣等地,分佈極廣。在臺灣地區,大多生長在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地。在平地則多栽植在庭園步道兩旁以供觀賞。亦可栽培做樹籬,是表現線條美的最好材料。更多資料:http://biodata.tesri.gov.tw/wildplant/搜尋 六月雪






植物:六月雪
  
基本資訊
  【學名】Serissa japonica
  【英文名】Junesnow
  【科名】茜草科Rubiaceae
  【屬名】六月雪屬
【別名】滿天星、碎葉冬青、白馬骨、素馨、悉茗
六月雪,一名悉茗,一名素馨。六月開細白花,樹最小而枝葉扶疏,大有逸致,可作盆玩。喜輕陰,畏太陽,深山葉木之下多有之。春間分種,或黃梅雨時扡插,宜澆淺茶。 .
  -------引自清,陳淏子著《花鏡·卷三·花木類》
  
形態特徵
  常綠或半常綠叢生小灌木。植株低矮,株高不足1米,分枝多而稠密,顯得紛亂。嫩枝綠色有微毛,揉之有臭味,老莖褐色,有明顯的皺紋,幼枝細而挺拔,綠色。葉對生或成簇生小枝上,長橢圓形或長橢圓披針狀,長約0.7釐米至1.5釐米,全緣。花白色帶紅暈或淡粉紫色,單生或多朵簇生,花冠漏斗狀。全緣,先端鈍,厚革質,深綠色,有光澤。花形小,密生在小枝的頂端,花冠長約7毫米,漏斗狀,有柔毛,白色略帶紅暈,花萼綠色,上有裂齒,質地堅硬。小核果近球形,花期6月至7月。常見栽培的有金邊六月雪(葉緣金黃色),斑葉六月雪和重瓣六月雪。
  
產地分佈
  
  六月雪原產於我國江南各省,從江蘇到廣東都有野生分佈。
  六月雪主要分佈在我國的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廣東等東南及中部各省。日本及臺灣也有分佈。多野生於山林之間、溪邊岩畔。為亞熱帶樹種,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及半陰半陽、疏鬆肥沃、排水良好之土壤,中性及微酸性尤宜,抗寒力不強,冬季溫室越冬需要在0℃以上。萌芽力、分蘗力較強,故耐修剪,亦易造型。南方園林中常作露地栽植於林冠下、灌木叢中;北方多盆栽觀賞,在室內越冬。亦為良好的盆景材料。
  
常見品種
  
  六月雪在華北地區種植的數量正在發展,園林部門從南方運進較多,市場上常見的有兩種類型:一種是叢生型的,花帶微紅,花形喇叭狀,此為麤品;另一種是獨乾式小喬木樹形,花純白,重瓣,此為上品。
  
有關變種
  
  六月雪的變種有:
  (1)陰木,較原種矮小,葉質厚,小枝直立向上生長,葉較細小,密集小枝端部,花較稀疏。
  (2)金邊六月雪,葉較大,葉緣有金黃色狹邊。
  (3)複瓣六月雪,花蕾形尖,淡紫色,花開時轉為白色,花重瓣,質較厚。
  (4)重瓣陰木,花重瓣。
  
養護要點
  
  夏季高溫乾燥時,除每天澆水外,早晚應用清水淋灑葉面及附近地面,以降溫並增加空氣濕度,植株應放於蔭棚下,切勿長期放在強烈陽光下曝曬。入秋後,隨著氣溫下降,應逐漸控制澆水量,2天至3天澆一次水。冬季移入不低於0℃的冷室或室內越冬,20天至30天澆一次水;如果室溫15℃以上,常綠不落葉,7天至10天澆一次水,要保持濕潤的空氣和給予陽光照曬。嚴寒期間切忌受凍,否則易於死亡。每年3月出室前,用腐葉土換盆,盆底用墊蹄角片做底肥。
  病蟲害較少。偶有蚜蟲為害,可用氧化樂果1500倍液噴霧殺滅。
  對它的管理基本活兒是澆水施肥。澆水的原則,不幹不澆,切勿濫澆,如果盆口長期偏濕,導致根部呼吸困難,易爛根致死。施肥講究勤薄,施腐熟液肥,夏季不施肥,花期不可施肥,以免妄長走形。 5月至6月要進行摘梢,7月的新芽要摘除。
  盆花要固定位置,不宜搬東搬西,六月雪講究向光性。夏日在烈日下要上面遮陽,保持通風,每天向其葉片噴水1次至2次,保持空氣濕度。寒冬可用稻草略加包紮一下(在-10℃左右時),避免凍死。
  六月雪的病蟲害一般是介殼蟲。可噴灑40%氧化樂果1000倍至150 0倍液或25%亞胺硫磷1000倍至1500倍液來防治。
  
繁殖方法
  
  繁殖以扡插為主,也可用壓條、分株等法。
  用扡插繁殖。休眠枝扡插於2~3月進行,半成熟枝扡插在6~7月進行,一般是初春季節用硬枝,但在梅雨季節用硬枝、老枝均可,均需搭棚遮蔭。插後注意澆水,保持苗床濕潤,極易成活。在製作小型或微型盆景時,為促使其儘快成型,常在6-7月梅雨季節,取姿態優美,有大樹型的多年生枝,將下切口剪成馬蹄形,插入經石或砂中,罩膜保溫,注意噴水,約40天可生根,此時加以移植,稍加綁紮修剪即可成型。由於此草山野各地容易覓得,所以有些養花者常從林問直接挖取回來上盆。
  也可用撒插法:利用綠化空地,將土挖松,土團打細,整平。將修下來的一至二節(約三釐米)的枝條,均勻地撒於事先整好的地面,足踩或用物壓緊表土,澆透水即可,以後,隔日噴水一次,十日後開始生根,萌發枝芽。二十五天后開始施第一次稀薄液肥。五十天時,施一次1:1000倍尿素提苗。兩個月就可以移栽定植。四個月就可以上盆栽培,同時可以進行初插。一年後,可以形成一隻懸根露撲的比較理想的樹樁盆景了。做綠籬使用,只要半年就成型。
  
栽培管理
  
  六月雪地栽管理簡單粗放,在南方可在園林中成片栽植,使之形成灌木叢,夏日遙望潔白如雪,給人以清涼幽雅之感。通常多用於整形盆栽觀賞或製作樹樁盆景。首先將植株整成單乾式,然後根據造型構思對側枝進行修剪蟠紮,製作各式盆景,均能達到理想效果。夏季應放室外養護,如在室內擺放,必須明亮並加大通風量,否則枝條徒長,葉色泛黃,下部葉片常大量脫落。全年養護應保持盆土乾濕適度,酷暑天旱時節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,並向葉面噴水,保持枝葉清新。生長季節可追施液肥3次至4次。冬季如不繼續觀賞,可任其落葉,然後移入地窖或全部埋入土中越冬。如入低溫溫室越冬,能保持常綠,室溫不可低於6℃,並保持通風良好,光照充足。早春出室前,盆栽宜進行短剪和摘心,以保持株姿勻稱豐滿,盆景則需修剪整形作藝術加工。
性喜半陰,畏烈日,萌芽力強,頗耐修剪,栽部容易,管理粗放。人工栽培於土質肥沃的沙質壤土中。 10月中旬入溫室,室溫保持10-15℃,每週出一次透水,4月下旬移出溫室放置蔭棚下養護。不需大肥,每月施一次稀薄液肥,保持盆土濕潤即可生長良好。六月雪在冬季若保持5℃以上,則枝葉蔥綠常青,但土壤不能太乾,要使其稍微濕潤些。因六月雪的萌發力特強,主乾及根部都會萌發出許多新枝,要及時剝除多餘的新技,以免消耗養分,擾亂樹形正常發育。對花後萌發的突出樹冠外的枝條,也要加以修剪,否則影響觀賞。
  移植四季均可進行,而以春季3~4月最好。也可盆栽。盆栽用土須富含腐殖質、疏鬆透氣、排水良好,可用4份腐熟牛糞、1份腐熟餅肥、4份園土、1份煤灰配製。上盆後應先置半陰處,盆土要保持濕潤,自來水必須經過日曬後才可使用。它有一定的耐旱能力,卻不耐水濕,澆水要掌握見乾見濕、不幹不澆的原則,雨季要防盆中積水,若在多雨天氣,應將盆側放;夏季高溫乾燥時節,早晚要向葉面噴水降溫,增加空氣濕度,以利其生長開花。每半月還可澆一次1%的食用醋水,以避免土壤鹼化和植株黃化。生長季節每10-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,也可水帶肥.即每次澆水時兌入稀薄液肥。除土壤施肥外還需經常進行根外追肥,用1%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灑葉片,以調節酸鹼度並增加植株營養。夏季植株應避免烈日曝曬,可用小孔尼龍網或塑膠窗紗搭個透半光的蔭棚,刨造適宜植株生長的小氣候,這對於金邊六月雪尤為重要。
  六月雪可以蟠紮加工成盆景樁頭,姿態多變,極富特色。選取莖幹粗壯有一定形態的六月雪樹叢,於三四月份挖掘出土,分成獨幹、雙乾或多幹的不同配植,剪除多餘的枝幹,將根用竹片或其他易腐爛的繩索,捆紮成龍爪形即可上盆栽植。日常管理中注意水分的適當供給。當嫩枝長至8~10cm長時可施以腐熟的油餅肥用以提苗,同時將莖部或根部發的芽只留少許,其餘除去,莖和枝上多餘的芽邊也應隨時去掉。上盆後的樹坯約3個月便可進行加工造型,可用棕絲進行蟠紮。注意高低呼應、前後錯落有致,一盤一枝仔細加工造型。蟠紮後除正常澆水、施肥、防治病蟲外,還應及時打芽、修剪和補盤,翌年便可放絲。
  
盆景製作
  它喜半陰,怕積水,畏烈日,抗性較強,盆栽必須選用鬆軟山土,置於室內,也能正常生長,具有葉細、枝密、幹粗、根露的特點,故作為盆景的佳材之一。六月雪的枝幹軟而韌,能經受蟠紮,分為直乾式、虯曲式、懸崖式等。如盆體高,可育成懸崖式。懸崖式因傾斜度的大小不同又分為半懸、全懸、小懸。所謂半懸,即樹乾基本上橫出盆口。全懸的樹幹得垂下盆口45度。小懸的樹乾一般則垂下30度至40度左右。也可自然式,略加修整。
  繁殖以扡插為主,也可用壓條、分株、扡插等法,一般是初春季節用硬枝,但在梅雨季節用繳枝、老枝均可,在製作小型或微型盆景時,為促使其儘快成型,常在6-7月梅雨季節,取姿態優美,有大樹型的多年生枝,將下切口剪成馬蹄形,插入經石或砂中,罩膜保溫,注意噴水,約40天可生根,此時加以移植,稍加綁紮修剪即可成型。由於此草山野各地容易覓得,所以有些養花者常從林問直接挖取回來上盆。
  六月雪適應性強,栽培養護較簡單,但因其畏烈日暴曬,生長期宜放置在半陰濕潤的樹陰等處,否則會因光照太強而影響生長,不利觀賞。此草雖較喜肥,但若施肥過多,使發枝過旺,易引起新枝徒長,一般只在入冬前和花後各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水。它有一定的耐旱能力,卻不耐水濕,澆水要掌握問於問濕、不於不澆的原則,雨季要防盆中積水,若在多雨天氣,應將盆側放;夏季高溫乾燥時節,早晚要向葉面噴水降溫,增加空氣濕度,以利其生長開花。
  因六月雪的萌發力特強,主乾及根部都會萌發出許多新枝,要及時剝除多餘的新技,以免消耗養分,擾亂樹形正常發育。對花後萌發的突出樹冠外的枝條,也要加以修剪,否則影響觀賞。
  六月雪在冬季若保持5℃以上,則枝葉蔥綠常青,但土壤不能大幹,要使其稍微濕潤些。
  
藥用價值
  
  【別名】白馬骨、滿天星[江蘇、廣東]、路邊薑、天星木、路邊荊、雞骨柴
  【來源】
  為茜草科六月雪屬植物六月雪Serissa serissoides (DC.) Druce,以全株入藥。全年可采。洗淨鮮用或切段曬乾。
  注:同屬植物白馬骨Serissa foetida Comm.亦作六月雪入藥,功效相似。
  【源形態】常綠小灌木,高通常1米,多分枝,根細長,外皮黃色。枝粗壯,灰白色或青灰色,嫩枝有微毛,揉之有臭味。葉對生或叢生於短枝上,近革質,倒卵形,橢圓形或倒披針形。 8月開白色小花。核果小,球形。
  【性味歸經】淡、微辛,涼。
  【功能主治】疏風解表,清熱利濕,舒筋活絡。用於感冒,咳嗽,牙痛,急性扁桃體炎,咽喉炎,急、慢性肝炎,腸炎,痢疾,小兒疳積,高血壓頭痛,偏頭痛,風濕性關節痛,白帶;莖燒灰點眼治眼翳。
  【用法用量】 0.5~1兩。
  【不良反應】不可與茶紅酒等共食,有輕微頭疼、口燥等輕微不良反應。
  【摘錄】《全國中草藥彙編

香樟根 走馬胎




香樟根
香樟根為樟科植物樟的樹根。

2~4月間採挖。洗淨,切片硒幹。

不宜火烘,免失香氣。
【出處】

《分類草藥性》

【拼音名】Xiānɡ Zhānɡ Gēn

【別名】香通(《四川中藥志》),走馬胎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樟腦樹根、土沉香、山沉香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

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樟的樹根。

2~4月間採挖。洗淨,切片硒幹。不宜火烘,免失香氣。

【原形態】植物形態詳樟木條。

【生境分佈】產四川、貴州、廣東、湖南等地。

【性狀】為橫切或斜切的圓片,直徑4~10釐米,厚2~5毫米。邊緣有棕褐色的栓皮,常因乾燥而脫落。切面淡棕色或黃棕色,有環狀紋理。質硬,有樟腦氣味。以片大、均勻、色黃白、氣味濃香者為佳。

【性味】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辛,無毒。

②《貴陽民間藥草》:辛,溫,無毒。

【歸經】《四川中藥志》:入肝、脾二經。

【功能主治】理氣活血,除風濕。治上吐下瀉,心腹脹痛,風濕痹痛,跌打損傷,疥癬瘙癢。

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一切氣痛,理痹,順氣,並霍亂嘔吐。

②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治風濕疼痛,跌打損傷。

③《貴陽民間藥草》:理氣,行血,健胃。治胃病,筋骨疼痛,狐臭,腳汗。

④《四川中藥志》:避邪惡,除風濕。治霍亂腹脹,宿食不化,手足風濕痹痛及疥癬瘙癢。

⑤《湖南藥物志》:發表,散寒,行氣,活血,消腫,止痛。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4~6錢;或浸酒。外用:煎水洗。

【附方】

①治氣脹、氣痛:香樟根末五錢。熬甜酒吃。

②治風濕,跌打損傷,筋骨疼痛:香樟根五錢,鐵筷子五錢,白龍鬚五錢,岩川芎五錢(生者各一兩)。泡酒吃,早晚一次,每次服酒五錢。

③治風濕疼痛:香樟根煎水外冼。

④治歪嘴風:鮮香樟根二兩,楓香樹根皮五錢。混合搗爛,外包(歪左包右,歪右包左)。

⑤治狐臭:香樟根為細末,加入生米飯混合成團,搓揉腋下。

⑥治腳汗:鮮香樟根皮,搗爛,包腳底過夜。

(①方以下出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

⑦治蟲牙痛:樟根白皮加食鹽少許,搗爛敷痛處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金錢薄荷 連錢草







金錢薄荷
[別名]
連錢草、活血丹、金錢草、落地金錢、肺風草、十八缺、透骨消。
[來源]
為唇形科連錢草屬植物連錢草 Glechoma longituba (Nakai) Kupr.,以全草入藥。
[形態特徵]
多年生匍匐草本,高5~20公分。莖細長,四稜形,有分枝,節著地生根,枝梢直立,被短柔毛。葉對生,有柄;葉片圓形或腎形,長1~3公分,寬1.5~3公分,基部心形,邊緣有圓齒,兩面脈上均有短柔毛。春、夏開花,輪傘花序腋生,每輪有花2~6朵。苞片鑽形,頂端有芒。花萼筒狀,長約8~10mm,有5齒,齒端有芒,外面和齒緣上均有白色細毛;花冠二唇形,紫紅色或淡紫色,長1.2~2公分,冠管細,向喉部增廣,上唇短,倒心形,頂端有深凹,下唇有3裂片,側裂橢圓形,中裂最大,倒心形,頂端有凹;雄蕊4,二強,花絲頂端分2枝,其中1枝著生花藥,藥室叉開成直角;花柱光滑,柱頭2裂。小堅果長圓形,褐色。




[生境分布]
喜生於潮濕蔭蔽的溝邊、山野、草叢及林緣。也有栽培。
[栽培要點]
[採集加工]
全年可採,以夏季開花前為佳,洗淨,鮮用或曬乾用。
[化學成分]
莖、葉含揮發油。油中主要成分為1-松莰酮(1-pinocamphone,C10H16O),尚含1-薄荷酮(1-menthone,C10H18O)、α-蒎烯(α-pinene,C10H16)、β-蒎烯(β-pinene)、檸檬烯(limonene,C10H16)、1,8-桉油精(1,8-cineol,C10H18O)、對-傘花烴(p-cymene,C10H14)等,成分隨產地、生境而有所差異。其它,尚含有水蘇糖、熊果酸、膽鹼、鞣質及無機鹽等。
[藥理作用]
1.
有利膽作用,促進肝細胞的膽汁分泌,肝膽管內膽汁增加,內壓增高,膽道括約肌松弛,而使膽汁排出。
2.
能使小便變為酸性,促使存在於鹼性條件下的泌尿係結石溶解。
3.
抑菌試驗: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傷寒桿菌、福氏痢疾桿菌、宋氏痢疾桿菌、緣膿桿菌均有抑菌作用。
[性味功能]
苦、辛,涼。清熱解毒,利尿排石,散瘀消腫。
[主治]
尿路感染,尿路結石,胃、十二指腸潰瘍,黃疸型肝炎,肝膽結石,感冒,咳嗽,風濕關節痛,月經不調;雷公藤中毒;跌打損傷,骨折,瘡瘍腫毒。
[用法用量]
用量9~30克;外用適量,鮮品搗爛敷患處。
[附方]
1.
急性腎炎:
連錢草、地茶、海金沙藤、馬蘭各30克,每日1劑,2次煎服。
2.
腎及膀胱結石:
鮮連錢草30克,水煎服。連服1~2個月,逐日增量,增至180克為止。
3.
雷公藤中毒:
鮮連錢草150~500克,洗淨絞汁,分3~4次服,其渣可煎汁代茶;並可結合輸液及補充維生素B、C。腹痛可用阿託品止痛;浮腫可用車前草、白茅根煎湯代茶。
4.
跌打損傷:
鮮連錢草60克,搗汁調白糖內服。另取鮮全草適量,搗爛敷患處。
[附注]
[參考資料]
1.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.上冊》